东软载波ES-CodeMaker:低代码开发平台探索AI辅助赋能MCU开发
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东软载波”)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了关于其ES-CodeMaker工具链的提问。该工具链是面向东软ES系列MCU(微控制器)的专属低代码开发平台,旨在通过图形化配置方式简化MCU硬件相关的应用功能配置。东软载波同时表示,未来将在低代码开发及
ES-CodeMaker、VSCode for ESSEMI、ES32CC组成的工具链是东软载波为ES系列MCU设计的软件开发平台。随着32位内核MCU成为市场主流,外设应用日益复杂,传统开发方式的效率瓶颈日益凸显。ES-CodeMaker的出现,旨在帮助用户快速完成ES系列MCU的原型设计与性能评估。该平台通过对MCU硬件底层差异进行封装抽象,让用户专注于上层逻辑的开发,从而明显降低了开发难度和周期。根据有关的资料,ES-CodeMaker支持Keil/IAR工程一键生成,并内置FreeRTOS、LVGL等中间件,开发效率可提升约50%,这对于加速产品上市至关重要。
投资者在提问中提及了乐鑫科技在RISC-V架构下的技术布局,涵盖编译器、工具链、操作系统、应用开发框架等。这反映出市场对RISC-V架构的关注,以及“通信+计算+AI”融合的趋势。东软载波也在积极布局RISC-V,其RISC-V架构芯片已应用于智能电网、白色家电、工业控制、物联网、消费电子、储能逆变等多个领域。东软载波与阿里达摩院在RISC-V生态建设方面的合作,以及与海尔等主要客户的合作,都将有利于其拓展市场。同时,东软载波自研的ES-CodeMaker工具链,也为客户使用公司产品提供了技术保障。
东软载波在回应中明确说,将继续在低代码开发及AI辅助开发方面做探索。这预示着AI技术将在MCU开发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。AI辅助开发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开发者进行代码生成、调试、优化等工作,进一步提升开发效率。结合低代码开发的优势,未来MCU开发有望实现更快速、更智能的迭代。市场对“通信+计算+AI”融合的期待,也促使东软载波加快技术整合步伐。随着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对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。东软载波等国内芯片设计企业,积极布局 RISC-V ,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的自主创新。东软载波在MCU芯片出货量上已超过30亿颗,ES8H0464等新品的推出,表明其在智能硬件领域的持续投入。
你认为,在低代码开发的基础上,AI辅助开发将为MCU开发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?

网站首页
电话咨询
返回顶部